四個校園
淡水校園
淡水校園以教學研究相輔為發展方向,是一個積極「創造知識」的場所。淡水校園設有8個學院、52個學系組、46個碩士班、17個碩士在 職專班、16個博士班、10個研究中心。藉由研究「傳授知識」、「應用知識」,挑戰尖端研究,創造卓越研究成果,使淡水校園成為具學術價值和聲望的「知識之城」。
網址:
http://www.tku.edu.tw
地址:251301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電話:(02) 2621-5656
傳真:(02) 2622-3204
台北校園
台北校園以服務為主的終身教育與推廣教育為發展目標,積極開拓海內外之教育市場。台北校園設有推廣教育處,下設進修中心、推廣 中心、日語中心、華語中心及證照中心,開授學分及非學分班的課程,具有提供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功能。此外,另設有碩士在職專班辦公室支援在職專班之教學與行政。「回流教 育」是台北校園全力衝刺的目標,同時負有開拓社會資源的任務。
網址:
http://www2.tku.edu.tw/~tpcampus/
地址:106302 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99巷5號
電話:(02) 2321-4030
蘭陽校園
蘭陽校園位於宜蘭縣礁溪鄉林美山上,占地40公頃,遠眺太平洋,俯瞰龜山島,聞名的「龜山日出」風景媲美淡水校園的「淡江夕照」。蘭 陽校園自民國94年開始招生,為提升學生國際競爭力,發展「三全教育」:(1)「全大三出國」,全部學生必須 赴海外姊妹校 修課1年,拓展國際視野;(2)「全英語授課」,全部課程百分百以 英文授課,以利銜接大三出國計畫;(3)「全住宿書院」,大一、大二學生全部住校,並設置住校導師,規劃書院活動,培育具國際視野、品德兼備的人才。蘭陽校園目前有5個學系8個班(2個 進學班),分別屬於4個學院,學生約750人,畢業校友約2,200人。
網址:
http://www.lanyang.tku.edu.tw
地址:262308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80號
電話:03-9873088
傳真:03-9873066
網路校園
在淡水校園、台北校園和蘭陽校園的基地上,淡江網路校園以寰宇為家,以電子科技和資訊網絡為路,創造無遠弗屆的學習環境。網路校園設有教育科 技學系、拉丁美洲研究所亞太研究、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等3個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並與法國里昂第三大學、法國尼斯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東京外國語大學、韓國延世大學、高麗大學、俄國聖彼得堡大 學、遠東聯邦大學、普希金俄語學院等校進行學術研討及課程交流;依照數位課程經營所需投入的程度不同,持續推動開放式課程、以實整虛課程、遠距課程以及磨課師課程等四類數位課程,授課教師可依 授課需求酌予採用。每位虛擬校園中的學習者,都能在任何時間與任何地點,獲取知識和經驗,享受豐富多樣的學習內容,實現終身學習的夢想。
網路校園:
http://cyber.tku.edu.tw
淡江網路新聞報:
http://tkunetnews.tku.edu.tw/
賽博頻道:
http://cyber.tku.edu.tw/cyberchannel
驚聲大樓
校園鳥瞰
校園鳥瞰
驚聲大樓
海豚吉祥物里程碑
商管大樓
外國語文大樓
海報街走廊
海事博物館飛機
外國語文大樓
學習與教育中心外觀
會文館
紹謨紀念體育館
教育館
海事博物館
海事博物館
文錙藝術中心
文錙藝術中心
淡江美景
克難坡
是通往淡水校園 132階的陡坡,建於1953年間,也是淡江初創時進入校園的必經要道,它象徵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校精神,也是考驗同學克服困難,樸實剛毅,勇往向上必須強健的體魄。
驚聲銅像
位於克難坡的頂端廣場的驚聲銅像是張創辦人建邦博士的先父。本校創辦之始,驚聲先生牽著張創辦人的手,指著這片土地說:「這裡就是我們的校園!」不幸,1951年1月29日驚聲先生因積勞成疾,病逝台大醫院,因感念不已,張創辦人特為立銅像紀念,時先總統嚴家淦先生為行政院長,在其基座上題撰「功在作人」四字,以表揚驚聲先生在教育上的犧牲奉獻。
宮燈教室
碧瓦紅牆,古典宮燈建築,興建於1954年間,是目前淡水校園興建永久校舍的起點,與其比鄰的是仿宋代庭園設計的「覺軒」。它象徵淡江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抱負與理想。
書卷廣場
位於驚聲大樓及覺生紀念圖書館前的書卷廣場,是許多社團聚會及大型活動舉辦的地方,也是每位淡江人拍照、懷念的景點。廣場中央有座四片繞圈之「竹卷」,象徵古代的簡冊,於1986年竣工,由建築師林貴榮校友設計,從上俯視,它又像馬達中的轉軸,生生不息,四片竹卷也代表本校校訓「樸實剛毅」的精神。書卷以瀟灑的姿態佇立,不論是藍天、黃昏或夜晚,都呈現出不同的迷人景致。
校史館暨張建邦創辦人紀念館
本校張建邦創辦人畢生貢獻淡江,功在教育。2020年適逢本校創校70年,經海峽校友會黃天中會長、大陸校友聯誼總會莊文甫總會長及中華民國淡江大學校友總會林健祥總會長等人之倡議,集結校友發揮愛校精神及力量,捐款集資將淡水瀛苑修建為校史館暨張建邦創辦人紀念館。除了讓五虎崗成為淡江人共同美好的回憶外,張創辦人的言行風範與淡江大學之創校精神,透過展覽得以相互輝映,淵遠流長。
李雙澤紀念碑
2006年底為紀念民歌先驅李雙澤校友逝世30週年,由本校及李雙澤紀念基金會共同策劃,在民歌發源地的牧羊草坪為李雙澤立碑。紀念碑由王 秀杞設計,以吉他造型的金屬藝術作品和裁切成兩半的石塊組合而成;碑文「唱自己的歌」5個大字則是蔣勳所題,注解小字由張炳煌執筆。石塊中間夾以混泥土和鵝卵石,代表著這塊 土地上那些孕育出李雙澤的元素,而吉他則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這位令人敬佩的創作歌手。
海豚吉祥物里程碑
座落於宮燈道頂端的圓環,為名雕塑家王秀杞先生的作品。海豚是經由全校同學票選出來的吉祥物,牠是海洋生物中最活潑聰明的哺乳類,天生遨遊四海的能力更是驚人。其基座上鐫刻本校張創辦人建邦博士勉勵淡江人的四句話:「立足淡江,放眼世界,掌握資訊,開創未來」。
五虎碑雕塑
「五虎崗」係本校淡水的永久校址所在。大屯山脈蜿蜒而下,至「虎頭山」分為五條尾稜,本校適居第四。特塑五虎環抱,中空造型之銅質雕塑,為名雕塑家王秀杞先生的作品,置於紹謨紀念體育館前。象徵淡江人「虎虎生風」,強壯勇猛的體魄與精神,其基座上刻有本校張創辦人建邦博士撰寫之「五虎崗傳奇」。
福園金鷹銅雕
位於淡水校園商館大樓前的「福園」,有座「淡江菁英」金鷹獎獲獎校友組成之「金鷹會」為回饋母校,特以獎座為模型,塑造的金鷹銅雕。「淡江菁英」金鷹獎係本校董事會張建邦與林添福兩位前董事長設置於1987年,其目的在鼓勵淡江校友獻身國家、服務社會、造福人群、回饋母校的最高榮譽。獎座以「金鷹展翅」為造型,象徵淡江校友,鷹揚天下,俯視群倫的磅礡氣勢。
地球村雕塑
置於淡水校園紹謨紀念游泳館前,係蜚聲國際的台灣宜蘭藝術大師楊英風先生1991年的作品。掌握住宇宙與生活的互動,將園林生態之美與尊重自然生命的理念相融合,以不鏽鋼鏡面反射,圓弧、曲線等不同的抽象造型,營造柔婉圓融的畫面;呈現浩瀚無際的宇宙,孕化無數星河雲系,地球在萬千聚集中只是一個小村。從渾沌太初到科技騰達,涵容萬物的胸襟,是人類生命之所本,希望之所寄,與本校國際化的象徵意義契合。
雪山隧道雕塑
(蘭陽心•淡江意•雪山情)
此北宜高速公路的雪山隧道雕塑原件係名設計家胡澤民先生和楊英風大師受台北市宜蘭縣同鄉會發起組成的「北宜捷運系統促進會」全體委員之託,於1990年贈送張創辦人留念。2006年為慶賀本校蘭陽校園落成,該促進會特委請楊英風大師後嗣揚奉琛先生將該雕塑放大製為不銹鋼鍛 造品,置校園草坪上。原創以古「山」字之象形喻雪山山脈,山之上方為一輪金色太陽普照蘭陽平原,山之下方為雪山隧道,象徵本校創始淡水,繫心蘭陽,寄情雪山。
守謙國際會議中心
2016年適逢本校創建66週年,逾25萬名校友多有募款集資、捐獻母校興建大樓之提議。校友徐航健首倡以其雙親之名義捐資新臺幣1億2,000萬元,響應之聲,風起雲湧,所以有守謙國際會議中心之肇建。會議中心3,000坪,樓高4層,擁有1間容納380席之國際會議廳。會議中心之啟用,亦象徵本校校務發展啟航邁入第五波新世代之開始。